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交流 > 其他类别 >

孔庙里陪祭孔子的历代圣贤

时间:2017-03-24 09:25来源:孔孟书画院 作者:杨义堂 点击:
孔庙陪祀孔子的圣哲先贤,既包括历代的儒家文化精英,也包括历代的仁人志士,实际上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文化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

  孔庙是古代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国内外许多地方都有孔庙,孔庙里都有一座塑有孔子像的大成殿。而孔庙不仅供奉着孔子的塑像,在大成殿孔子像的两侧,以及孔庙的东西两庑,还供奉着一大批圣哲先贤的塑像或者木主牌位,在每年举行祭孔大典活动的时候,由主祭官祭祀孔子,也要由各级官员来担任分献官,分别来到这些先贤先儒的塑像、牌位前,献上祭品,恭恭敬敬地进行祭拜。在中国古代,死后能够配享孔庙,和孔子一起接受祭拜,是优秀的读书人一生中最高的理想。

大成殿

  孔子像两侧第一批配享的圣贤,是孔子弟子中四位最杰出的——颜渊、曾参、子思、孟轲。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到太学祭祀孔子,举行简单的释菜礼,开始以颜渊、曾参、子思、孟轲享配,称为“四配”。

  唐朝开元三年(公元720年),唐玄宗诏令国学祭祀孔子时,将颜子、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子路、子游、子夏等十人享配孔庙,称为“十哲”。因为孔子曾经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来评定学生们的优长:“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10人被公认为孔子的好学生。

  孔孟之后,弘扬儒学最杰出的功臣要数南宋的朱熹了。朱熹(公元1130年—1200年)发展了宋代理学,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所撰《四书集注》被元、明、清三朝作为科举考试的官定文本,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增补朱熹为第十一哲。此后,清人又增补孔子的弟子有若为第十二哲。

曲阜孔庙大成殿孔子塑像

  在孔庙中从祀,级别又低于四配、十二哲的,称为“先贤”“先儒”。

  先贤主要是指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汉明帝到曲阜祭孔,并祭孔门七十二弟子。此后,习惯上将七十二弟子的像画在孔庙两侧的墙上,但不祭祀。唐玄宗以十哲配祀时,将其他弟子从祀。南宋时,又将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宋代理学大师从祀。今日孔庙所见从祀先贤的牌位,位于大成殿两侧东西两庑的北端。

  先儒是指在历史上对儒学有杰出贡献的学者。最早推出这一举措的是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太宗下诏,每年太学祭祀时,将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生、孔安国、刘向、郑众、马融、卢植、郑玄、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贾逵等22位为《春秋》《诗》《礼》《易》等做过注解的学者,作为传播儒学的功臣配享,以表彰其传注之功。宋神宗时期,又将荀况、扬雄、韩愈等3位在儒学史上有杰出贡献的学者列入从祀名单。

  此后,明清时代将一批尊奉儒家思想、品德高尚、对中华民族有重要贡献的仁人志士列为先儒,从祀于孔庙,如诸葛亮、韩琦、范仲淹、司马光、李纲、陆秀夫、文天祥、黄宗羲、王守仁、王夫之、顾炎武、张伯行等。从祀的先儒供奉于东西两庑的南端。

孔庙从祀

  这些走进孔庙陪祀孔子的圣哲先贤,既包括历代的儒家文化精英,也包括历代的仁人志士,实际上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文化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历代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的精神气节名载孔庙,彪炳千秋。

  走进孔庙,站在这群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人面前,瞻仰他们的圣像,辨认他们的名字,就像在与祖先对话,孔子“仁者爱人”的情怀,曾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庶几无愧”的浩叹,怎能不让人心生崇拜、感慨系之?怎能不在胸怀、志向、节气等多方面受到激励和教育?传扬圣哲先贤的故事,重温他们的教诲,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将永远与我们同在。(杨义堂)

  附:

孔庙大成殿里的四配

  四配是孔庙受奉祀的人物中,仅次于孔子,又称四公、四圣。他们的塑像分坐于孔子像的两侧。依次为:孔子像东为兖国公颜回(复圣)、沂国公孔伋(述圣),西为成国公曾参(宗圣)、邹国公孟轲(亚圣)。早在南宋度宗咸淳三年 (1267年),南宗衢州孔庙开始以四配附祀。曲阜孔庙则于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才开始以四配附祀,并沿习至今 。

孔庙四配

  颜回

  颜回字子渊,孔子弟子,终身未仕,一生追随孔子至死。孔子称赞他“闻一而知十”,“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对于 “仁”德的修养,颜回为最高。《论语。雍也》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回正是严格依照“仁”与“礼”的要求而身体力行的。颜回对孔子视之若父,称言:“子在,回如何敢死”。孔子对颜回亦引以为是唯一的同道,说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颜回死时,孔子失声恸哭,大喊“天丧予”

  由于颜回仁德突出,屡受老师称赞,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故自三国魏正始元年(240年)祭孔时,首以他为配享,并开配享之例。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为“亚圣兖国公”,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被封为“兖国公”,元至顺元年(1330年),改封“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

  曾参

  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青壮年时参加农事劳作,家庭经济生活不太宽裕,为养活父母,到莒国去谋了一个“得粟三秉”的小官。受业于孔子后,学有成就,便开始讲学。父母死后南游楚国,“得尊官焉”。后齐国欲以为相,楚国欲以为令尹,晋国欲以为上卿,都被他一概谢绝,专事研习孔学并授徒,最终成为儒家名师。他性格沉静,为人谨慎,态度谦逊,鄙薄“胁肩诌笑”,并具勇敢精神。他特重孝行,认为“慎重追远,民德归厚矣”。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曾参作《孝经》,又有《大学》十篇。唐总章元年 (668年),曾参被封赠“太子少保”。唐开元二十七年 (739年),封为“成伯”。宋正和元年 (1111年), 封为“武城侯”。咸淳三年 (1265年),赠“成国公”。元至顺二年(1331年)封为“成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 (1530年),封为“宗圣”。

孔庙四配2

  孔伋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孙子,在他不到4岁时,孔子就去世了。相传孔伋受业于曾参,曾为鲁缪公师。一度迁居卫国,又至宋国,晚年才又返回鲁国。他发挥了孔子“中庸”的思想,并使之系统化,成为自己学说的核心。他宣传儒家“诚”的道德,并视之为世界的本原。孔伋颇得孔子思想的真传,一生除授徒外,便致力于著述,儒家经典《中庸》,即他所作。

  孔伋是儒家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前承孔子,后传孟子。孔伋的思想经他的门人传给孟子,孟子继承并有所发展,后人称为“思孟学派”。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追封为“沂国公”。元至顺二年(1331年),被封为“沂国述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述圣”。

  孟子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生活在诸侯兼并、战争异常酷烈之时,为“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他聚众授徒,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任齐宣王客卿,因其主张不见用,退而授徒、著述。传所授徒数百人。

  在哲学上,他提出“性善论”,即人人生来皆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的道德意识 、“良知”和“良能”,但又强调后天所受的教育与环境,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断言,“万物皆备于我”。形成了一个对后儒、特别是对宋儒影响巨大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 。

  在政治上,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可群起推翻暴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恢复井田制,薄赋税、省刑法,使民安居乐业,接受儒家文化,反对诸侯间的武力兼并。 (责任编辑:kmshy)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2-2015 孔孟书画院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专家顾问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投稿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