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书画理论 > 书法 >

积厚流广的齐鲁书风

时间:2020-12-18 14:39来源:孔孟书画院 作者:孟鸿声 点击:
形成了以周秦金石、汉魏碑刻、书圣风采、鲁公气度等一脉相承、积厚流广的齐鲁书风传承系统。

书圣王羲之是山东人

  齐鲁书风是个历史传承范畴。山东省古称齐鲁,素称齐鲁大地,雅称“齐鲁之邦”,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能量。在齐鲁大地上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深深扎根于齐鲁文化之中,通过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元素,经过几千年的赓续,形成了以周秦金石、汉魏碑刻、书圣风采、鲁公气度等一脉相承、积厚流广的齐鲁书风传承系统。孔孟的儒家学说、复圣颜回的世家传统、稷下的黄老道家、琅琊王氏的士族精神,都是齐鲁书风形成的文化基因。北宋李成创立的齐鲁画派、近代王献唐发起的齐鲁学派,均为齐鲁书风的形成提供了思路和参照。以上诸多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碰撞与融合,形成了齐鲁书风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审美风尚。

莒县陵阳河遗址陶文

  齐、鲁文化形成于先秦时期,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遗存,并有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刻符出土,五千年前的莒地陶文开启了齐鲁书风的发展历程,齐、鲁两地文化精神深刻影响到书家的思想风貌、学风与艺术风格,并形成一种传统。发祥于鲁国的儒家文化,书列君子六艺,提倡人品书品,书写中庸之美,道统书统互发。产生于齐国的黄老道家,体现书肇自然,主张大道至简,儒道互补的书学思想,在齐鲁书风的形成中潜移默化。齐鲁大地也是书法理论的发源地,《论语》中有关艺术审美及其社会功用的论述,奠定了我国古代传统艺术理论的基础。由中国书法发展史与文化史双维视角审视,齐鲁书风是齐鲁文化地域性对中国书法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突出特征,中国书法史奠基时期的书法作品,作者大都为齐鲁人,它深刻体现了齐鲁文化的精神风貌特征和气质内涵,是典型的浑厚与豪迈,齐鲁文化的精神内核深刻体现在齐鲁书风特征中。

战国齐国《陈曼簋》

  山东临沂既是书圣王羲之的出生地,又是颜回四十世孙颜真卿的故乡,两位中国书法史上的圣人,在齐鲁书风的形成中成为两大主体因素,羲之食墨、池水尽墨、天台拜师等书学典故,王羲之曾祖、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卧冰求鲤的孝道文化,以及王羲之后人、三槐堂王懿荣世家于明初入籍山东福山以后形成的家学家风。琅琊王氏世代业儒,重视家族文化的传承及对子女的教育,继往开来,成为书法史上重要里程碑。

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帖》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碑侧

  颜真卿在山东平原抵抗安史叛军,满门忠烈,其家族中的颜师古、颜之推等杰出人才对于文化传承的巨大贡献,《东方朔画赞碑》《裴将军诗碑》均在山东。家学是齐鲁书风中重要的一个文化现象。由于长期形成以家族为本位的教育方式,以及重视家族传承的文化传统,在今天山东境内,历代出现若干书法文化世家。

  东汉时期清河崔氏;魏晋时期琅琊王氏、琅琊颜氏、泰山羊氏、高平郗氏;东海徐氏等;唐代历城房氏、齐州崔氏、武水孙氏等;宋代巨野晁氏、三槐王氏等;明清时期安德邢氏、新城王氏等,大都形成家族书法群体,世家传统都彰显出深厚的山东文化精神和文化情结,为齐鲁书风的形成奠定了文化传承的基础,山东书法的地位由此而得以确立。

曲阜孔庙《礼器碑》(拓片)

  古代刻石书法又是山东的一大文化优势,秦汉碑刻、云峰刻石、北朝佛教摩崖刻经最为著名,济宁(任城、曲阜、邹城)、泰安、莱州、东平是其集中地。秦代七大刻石中,泰山、琅琊、峄山、东观、之罘五大刻石均立于山东,这使齐鲁文化成为中华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同时,也为它带来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宋代赵明诚《金石录》及清代人辑录的山东汉碑,有200余种,其中在济宁者甚多,有“天下汉碑半济宁”的美誉,其中著名的有《莱子侯刻石》《景君碑》《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孔宙碑》《衡方碑》《史晨碑》《孔彪碑》《熹平残碑》《王舍人碑》等汉碑名品。齐鲁大地的书法遗迹非常丰富,举凡甲骨文、金文、以及汉魏碑刻、摩崖、刻经、墓志,隋唐丰碑巨碣等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其他地区均难以望其项背。到北魏时期书家大都集中在世家,其中崔氏世家、高氏世家、郑氏世家,等其家学对书法的传承,遂使山东成为引领北方学术发展的核心区域。北朝摩崖刻石数量众多风格各异,影响甚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云峰山和天柱山的《郑文公碑》。泰山经石峪、四山摩崖、红顶山摩崖等刻经书法,遍布大川峡谷,壁立千仞、惊世骇俗。万印楼收藏涵盖先秦两汉金石名品。宋代金石学的兴起,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筚路蓝缕,实有开创之功。清代碑学大兴,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再次成为金石学、朴学研究重镇。金石碑刻遗存之外,还有临沂银雀山汉简的出土,其作为较早期的书法墨迹遗存,对书法界的艺术创新和书法史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山东书法根植儒家思想传统,依傍齐鲁地域文化,书写风格朴实厚重,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历代山东籍和旅居于此的书法大家还有郑道昭、王珣、羊欣、安道一、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管道升、解缙、邢侗、邢慈静、雪蓑道人、法若真、郑燮、高凤翰、刘墉、桂馥、铁保、黄易、阮元、何绍基、康有为、陈介祺,以及当代已故书家朱复戡、蒋维崧、魏启后等等,可谓人才济济、声威赫赫。上述书法典故和书法人物,在齐鲁大地家喻户晓、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其人文精神在山东书家乃至全国书家中产生共鸣。

赵孟頫《趵突泉诗》

  纵观齐鲁书风形成历史,尝试作出如下概括。技法传承:周秦汉魏金石、逸少鲁公世家;文化支撑:儒家主流、释道互发;书风趋向:中庸儒雅、雄放自然。

王懿荣行书七言联

  齐鲁书风之于新时代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2018年8月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新时代书法工作者“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倡议书》在书圣故里山东正式发布,在全国书坛引起强烈反响。在文化复兴的蓝图下,在山东省文联的支持领导下,现任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顾亚龙带领全省书法作者,形成老、中、青和谐相处的创作研究梯队,秉承守护“经典”、兼容并包的书学发展理念,打造王羲之系列品牌,整理山东书法遗迹(《山东书法全集》《山东书法史》等的编辑工作),开展百县千村书法惠民活动,全力推动山东书法事业发展,2019年又承办了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全面显示出山东由书法大省迈向书法强省的浩然之气。当前,日趋完善的齐鲁书风,根植于儒家思想文化传统,依傍齐鲁地域文化优势,与新时代审美相得益彰,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山东书法五千年多年发展极为丰富,值得我们去发掘、研究。齐鲁书风是中国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东书法快速发展今天,站在历史文化的角度梳理山东书法五千年发展历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对齐鲁书风的研究与总结不再是简单的地域书风研究,而是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书法的生成及其发展,对书法的研究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因此,对齐鲁书风发展的研究,必将使新时代的书法文化研究和复兴引向深入。

高凤翰隶书中堂

郑燮《潍县修城记》四条屏

  作者简介:

  孟鸿声,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kmshy)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2-2015 孔孟书画院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专家顾问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投稿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