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交流 > 其他类别 >

邹鲁文化对宋代文人精神风格的确立与影响

时间:2016-06-14 09:25来源:孔孟书画院 作者:冯彬 点击:
中国的文人及士人,在宋代的精神形成,与邹鲁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没有邹鲁文化的一系列精神符号,就没有宋代一大批文人志士的出彩。 且看以下几个例子: 三苏与

  中国的文人及士人,在宋代的精神形成,与邹鲁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没有邹鲁文化的一系列精神符号,就没有宋代一大批文人志士的出彩。

  且看以下几个例子:

三苏与邹鲁文人“凫绎先生”的交往

  三苏,是唐宋八大家在宋代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父子三人对邹鲁文人颜太初都有很深的交往。颜太初,宋诗人。字醇之,号凫绎处士。颜子(邾国是颜姓始祖国,颜子即颜回)四十七世孙。进士出身。官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国子监说书。博学有才,仗义敢言。他以诗鸣其怨,览者壮之。卒年四十余。著有《凫绎先生集》,已佚。

  苏洵以凫绎先生的文风与诗风教子。苏洵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曾达到了“下笔顷刻即千言”的境界,被世人广为传颂。殊不知,这位文学大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名家。在这方面,苏轼可以说有家学渊源,在《凫绎先生诗集叙》中,他追述父亲苏洵当年评论凫绎先生之诗文,针砭时弊,表述自己的文学观,对自己进行交道。据苏轼记载,苏洵曾称赞鲁人凫绎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这是历史上“以医喻文”的著名例子。苏轼曾经为颜太初的诗集写序,即为《凫绎先生诗集叙》。苏辙与颜太初也很有交情, 苏辙曾写诗《送颜复赴阙》诗:其中赞扬颜太初先生“簞瓢未改安贫性,鳧绎犹传直道餘。”

范仲淹与孟子

  孟子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范仲淹发挥孟子忧人的思想,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

  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而以天下为己任就是秉承孟子的“天赋大任”。

王安石与孤桐

  孤桐,是邹鲁地区历史文化名山“峄山”特产“峄阳孤桐”的简称。孤桐已经是古琴文化的主要代表符号。

  王安石任北宋神宗的宰相,力主改革,推行新法,虽遭遇到很大的阻力,仍然锐意改革,毫不犹豫,坚决推行新法。在这种背景下,王安石写了《孤桐》这首诗。诗曰 “天质自森林,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在该诗中,王安石以孤桐自喻自励。诗句中透露出孤桐的内在气质、品格。由桐及人,可以知道,这首诗中蕴含的深厚意义,即在诗人身上寄寓的高尚人格、正义的革新理想和高尚的情怀。充分表明了邹鲁地区的文化符号对北宋著名人物的深远影响力。

文天祥与浩然正气

  对于孟子的“浩然之气”了解得最为深刻、在行为上表现得最彻底的,南宋末代的文天祥要算是第一人。他那首名垂千古的《正气歌》对浩然之气有很精彩的发挥,不但说出了孔孟的心法,更把佛家道家的精神也表现出来了。宋朝自有理学创宗以来,修养成功的结晶人物可以说就是文天祥了。他是中国理学家的光荣,他的学问修养是宋明理学的精神所在。

  历史解释《孟子》的浩然之气,对“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解释得最好的,我认为就是文天祥《正气歌》的头一段,《正气歌》一开头便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最为扼要精简。《正气歌》后面几段当然也好,不过我们暂时不讨论。文天祥的学术思想,把宋明理学家们有时自相矛盾的“心气二元”直截了当统一成为“心气一元”。他认为宇宙生命的根本来源就在于气。这个气不是指我们呼吸之气的气,这个“气”字只是个代名词,一个代号而已。

  文天祥的浩然正气是从小接受家庭书院教育而养成的。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吉州庐陵富川(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文家村)人。父亲文仪,人称革斋先生,是一位乡间儒者,其性格旷达,重义轻财,乐于济人;家产虽不多,然藏书颇丰,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卜技艺等各类图书应有尽有。文天祥从小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苦读儒家经典,孔子、孟子关于“仁”、“义”的论述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最喜欢孟子说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有一次,他来到县邑的学宫里,看到墙上挂着欧阳修、胡铨、周必大等几位乡贤的画像,既敬佩又羡慕,慨然立下誓言:“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宋史•文天祥传》)表明文天祥从小就有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20岁时,文天祥进入吉州白鹭洲书院深造,当时,白鹭洲书院的山长(书院的院长)是欧阳守道,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教育家,在他的栽培下,文天祥不但学问大有长进,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更加坚定。

  后世道家的咒语,便有一个根本的咒语《金光咒》,起首就是“天地玄宗,万气本根”,也可以说是从《正气歌》中套出来的。摘自南公怀瑾《孟子与公孙丑》

  与文天祥同时代的王炎午,作《生祭文丞相文》:其中的名句便是““呜呼!大丞相可死矣……文章邹鲁,科甲郊祁,斯文不朽”。用“文章邹鲁”来讴歌文天祥的高洁。

朱熹胜日寻芳神游邹鲁

  朱熹,朱姓渊源便是邹鲁所在的“邾国”。 朱熹在武夷山讲学40余年,继承和发展了理学体系。700年之后,公元1999年在朱熹武夷山讲学之地落成一座造型庄重、严谨的朱熹纪念馆。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的草书楹联,联曰:“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

  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镇是朱熹几近终生的居住地,也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朱熹在此生活、著书、讲学长达40余年,留下不少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和文化遗迹。五夫镇的兴贤古街,牌坊林立,石坊门上镌刻着“紫阳流风”“邹鲁渊源”等历史名人手书的横额。

  而朱熹虽一生未涉足北方邹鲁之地,但他的一首《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邹鲁圣地,因为泗水其实是发源于邹鲁大地的一条最为古老及负有盛名的河流。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是他寻访孔孟圣地、缅怀故国的“神游邹鲁”代表作。

  在有宋一朝,具有非凡影响力的文人及政要,几乎没有比以上几个人更有名气的,而宋代,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封建专制时代发展的顶峰,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也是指传统文化在宋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如宋儒们这般把儒家文化融入自己血液的家国情怀了。

  

邹鲁:宋代成就了诸多“xx邹鲁”

  至少在江浙一带,有多达几十个地方均以“xx邹鲁”来命名,以彰显该地方具有文化昌盛的氛围。以泉州为例。

  泉州在历史上被称为“海滨邹鲁”,以儒为主、兼纳百家成为泉州思想文化的突出特点。泉州虽然长期远离中原政治文化中心,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依然以海纳百川的姿态,不断接受中原文化的熏陶。 (责任编辑:kmshy)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2-2015 孔孟书画院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专家顾问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投稿地址